八大碗实际是一桌菜,在民间又叫八样头,是以前民间请客时做的八道菜,也是一种民间的请客习俗。
早年我们白马湖四周菜肴的共同特点就是八大碗。谈不上美食,只是这里在建国前后那种穷生活的见证,它是穷荒年代接待人招待人最好的宴席。
那种大碗容量大,又叫大龙碗,碗底深,要有那种饭碗(二对碗)容量两倍大。这大碗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非常流行,只要请客都是这八样,形式一致,内容一致;而且是一碗一碗地上,前一碗吃完才上后一碗,家家如此。往往吃过这次饭,有人还引以为骄傲,说今天吃的是八大碗。意思平常是吃不到嘴的。
白马湖东北岸的淮安新河头(原南闸,现在属漕运镇),八大碗的程序是这样的:第一碗是羹菜,也就是用汤勺舀的,镇东南一片第一碗是豆腐,这些人家认为是豆富豆富;而湖岸新河头则是山药(淮山药)。山药通常是把皮刮掉,先到锅里拉一遍,然后切成细丁,加一点粉糊。要淡淡口味,这也是让食客提高食欲,想吃下面的菜。
第二道菜是鱼砣(鱼圆),大碗正好盛上二十四只,很小,一般人家都是用价钱低廉的大鲢鱼,尽量把鱼肉全刮下来,再把鱼肉(用刀背)剁成肉糊状,加生粉鸡蛋葱蒜生姜清水搅拌,在汤锅里煮熟,后放到醋汤碗里。每人定量三只,这又叫二碗菜。农村一些快嘴妇女会嘲笑那些驼腰人,叫他们二碗菜,意思就是砣(驼)子。
三碗菜是金针菜,也是一种烩菜,因为那是金针菜的干子,切细了烩。一大碗很实惠,也下酒。
第四道菜是烧杂烩,配头越多就越显得厨艺高明,最多的杂烩要有十多种配头,有蘑菇丁,茨菇片、海带片、小鹌鹑蛋、百叶丝、腐竹段等等,上桌堆成碗尖,是喝酒的菜。
第五道菜,就是红烧肉,又被称为大菜。喜事人家,多是会亲席会顺便上一个红纸盖着的茶盅,主要是向坐上席的新亲索要红包。一般丧事人家,上这道菜唢呐吹奏起来,司仪要叫孝子拿着哭丧棒替娘舅家丧主(老上表亲)磕头,表示赔理。这是常规的礼仪。
第六道菜是烧白菜,一般讲究的人家多是荤汤烧菜,荤汤菜容易烂也好吃,大碗白菜里会放点豆腐条或者百叶丝,这又叫咸白菜。其它菜都是定量唯有这道菜不限量,一般人家都要烧一锅装到大盆里,那些喝酒人桌子上菜吃光了,服务员会再盛上一大碗。那时候在酒席宴上最讲究礼节,一般人都自觉小小筷头子,如果你夹一大块那就不顾人了,叫“宁生穷命不生穷相”,数量少,不能给你一个人吃,其他人都吃不到嘴。还有你筷子是不允许朝别人碗面前叉的。如果有人不自觉,桌上的老者就会立即指出来,叫你很没有面子。
而第七道菜就是红烧鱼,红烧的鱼大多是大鲫鱼和大鳊鱼,常规两条,一般两条八两到一斤,也是用碗装。所以这样的鱼又称之为碗鱼。用碗盛鱼有鱼汤,桌子上菜吃光,可以用汤泡饭。酒量再大也没有用,鱼到酒止,上饭了。
而第八道菜就是汤。这个汤很随便,一般是冬瓜豆腐汤,也有青菜汤,不会有那特殊的高级。至于汤主家也是多准备的,一些年纪大人嫌饭硬了,可以泡汤。
穷荒年代,一般喜事和丧事人家桌子上是不放酒的,喝酒可不是随便,那种高消费主家担当不起。要喝酒多是主要席面,结婚是舅老爹席面,第二天是朝客老爷会亲席面,其他席面人也自觉不会有人要酒喝的。而丧事人家就是丧主(上表亲)席面和抬重席面,为什么要对抬重人(也就是抬棺材安葬的人),那可是力气活。先得挖坑,还要抬棺材,以前棺材特别重,死人棺材里要放那么多灰,棺材板厚,路上尽量不要歇肩,抬重人正好是一桌人。特别是冷天,抬重人喝一点酒就有火气了。以前就是桌上有酒,那小杯子一斤三四十杯,也喝不了多少,大家很是理解,因为酒比油贵也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