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周末,回乡下老家探望母亲。
春雨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上一周,接连下了两场春雨,虽然不大,却滋润干渴了一冬的土地,半个月前回来时,还灰头土脸的小菜园,这周就把点颜色给我看看。
尚未吃完的小青菜,菜薹从菜心里蹿出了尺把高,梢上还顶着成簇的花蕾;韭菜也放出了三片叶子,头刀韭要到清明前后才能吃上,那韭尖上泛着红,那是雪压、冰冻过生命的坚韧,在这春天里的萌发,有味、耐咀嚼,是农家春盘中不可或缺的美味,春晖一盘头刀韭,寒去春来心花开,让人期待;冬天被西北风和冬雪打压得匍匐在地的香菜和菠菜,此时也挺直了身板,开始憧憬着花事。
母亲挑了小半竹篮菠菜,准备中午做一道菠菜炒千张;她又带着我往菜园地南边的沟边走,说是沟边坡上的头茬野蒌蒿也可以采摘了。
走到菜地边,就看到沟坡上的野蒌蒿,春雨让沟坡上的泥土得到了充分的浸润,野蒌蒿挨挨挤挤已经铺满沟坡,在明晃晃的春日照耀下,越发碧绿、精神,看着就让人欢喜。我弯下腰,抚摸野蒌蒿的叶子,鼻腔里已经充满一股清香味,伸手掐了一株,靠近鼻尖细闻,还是那个味,老家纯正的野蒌蒿。
母亲蹲在坡上,我站在沟斜坡上,弯腰掐蒌蒿。我拨开丛生的蒌蒿,早上春雨的雨滴还停留在蒌蒿的叶叶间,手触碰到雨滴,清冽冽,透心凉,让人一激灵。蒌蒿初生二寸来高,鲜嫩得一掐就断。十来分钟工夫,我们就掐了半筐。“够了、够了,一顿吃不完这么多。”我说。“把这头茬菜能摘的全部掐下,你走时带点回去,这天一天一天暖和,蒌蒿长得快,等你下周回来,怕是要老了,就不好吃了。”母亲说。
半小时工夫,我和母亲各摘一筐。回到家,母亲将她掐的一筐蒌蒿打包;我的一筐,母亲又挑了一遍,将个别掐不动的,再掐去一截。然后连叶都没去,清水洗过沥干,头茬的野蒌蒿茎叶皆嫩。
中午做饭菜,母亲老习惯,要用土灶,我们移师偏屋,用土灶锅做饭。我搬油盐酱醋,母亲备草清锅。
我生火,母亲在灶上烹饪,灶膛里柴草足足,柴火在灶内噼啪作响,菜在锅内翻滚融合,菠菜炒千张、野蒌蒿炒鸡蛋等美味家乡菜新鲜出炉。这顿中午饭,野蒌蒿炒鸡蛋这道菜,全进了我的胃。
野蒌蒿泼皮,是老家田边、地头、河坡上极为普通的一种野菜,又名水艾、芦蒿、泥蒿,有化痰、清肺之功效,也是一味极下饭的小菜,家乡人从春吃到夏。但是少年时我最不喜欢吃,觉得生活要甜蜜,这菜苦涩味太浓,有一股中药味。不仅蒌蒿我不吃,像茶豆、苦瓜、丝瓜、香椿头、豌豆头这些味重的蔬菜,我都不吃,就感觉味道怪怪的。
每每挑食,母亲都笑话我,少不知事,少不知味,等你长大了,知道生活的滋味,就会一一接纳的。我对母亲的话将信将疑。
果然不出所料,在以后人生奋斗中,我走南闯北,上岗下岗,有汗水也有泪水,有成功也有失败。独在异乡,每当夜深人静,想念家乡,思念亲人,人也悄悄地就发生了改变,心态和口味竟然真的改变了,变得不再忌口,竟也能嚼出汪曾祺所说的“极清香”的滋味来。
现在,蒌蒿、丝瓜、香椿、豌豆头这些有味的蔬菜,竟然成了我的最爱。人生尝遍了酸甜苦辣,也接纳了这些有味的蔬菜,咀嚼它们,仿佛就是在回味我们的人生,酸甜苦辣都是生命常态,人生比这更苦难的都挺过来了,这一点点蔬菜,还能难倒我?一一接纳,一一品味,一一沉淀,转化成对生命的尊重,人生的豁达。
人生知味品蒌蒿,品出了蔬菜的本真味道,也品出了人生的多彩滋味;品出了春的味道,也品出了家的味道。
发表评论